以下是美国M36钴钼钨系高速钢常用特定加工工艺的原理:
### 锻造工艺原理
- **金属塑性变形原理**:锻造工艺利用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具有塑性变形的特性。当对M36高速钢坯料施加外力时,金属内部的原子会发生相对位移,原本不规则的晶粒组织会沿着受力方向被拉长、破碎和重新排列。例如,在锻造过程中,钢坯在压力作用下,内部的合金元素(如钴、钼、钨等)会更加均匀地分布,避免了铸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成分偏析现象。
- **细化晶粒机制**:通过锻造过程中的反复镦粗和拔长等操作,使金属内部的晶粒不断破碎和细化。细化后的晶粒增加了晶界面积,晶界对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就像砌墙时,小砖块(细化晶粒)堆砌得更加紧密和牢固,使得墙体(材料)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提高。
### 热处理工艺原理
- **淬火原理**
- **奥氏体转变**:淬火是将M36高速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通常在1180 - 1220°C之间),使钢中的组织转变为奥氏体。奥氏体是一种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组织,具有较高的溶解度,能够容纳更多的合金元素。在加热过程中,合金元素(钴、钼、钨等)会充分溶解到奥氏体中,为后续的组织转变提供条件。
- **马氏体形成**:快速冷却(如油冷)时,奥氏体来不及进行扩散分解,而是以一种非扩散的方式转变为马氏体。马氏体是一种体心四方晶格结构的组织,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强度。例如,就像水在快速冷却时会结成坚硬的冰一样,奥氏体在快速冷却下转变为马氏体,使钢材的硬度大幅提高。
- **回火原理**
- **消除内应力**:淬火过程中,由于快速冷却会在钢材内部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材加热到低于临界温度的某一温度范围(一般在550 - 570°C),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在回火过程中,原子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扩散和重新排列,使内应力得到消除或降低。
- **组织稳定和性能调整**:回火还会促使马氏体发生分解,析出一些细小的碳化物颗粒。这些碳化物颗粒均匀分布在钢基体中,起到弥散强化的作用,既提高了钢材的硬度和耐磨性,又改善了韧性。例如,经过回火处理的M36高速钢刀具,在保持高硬度的同时,韧性得到提高,使用时不易发生崩刃现象。
### 切削加工工艺原理
- **材料去除原理**:切削加工是利用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通过刀具对工件材料的切削作用来去除多余的材料,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在切削过程中,刀具的切削刃会对工件材料施加切削力,使材料产生变形、剪切和断裂,形成切屑而被去除。例如,在车削M36高速钢轴类零件时,车刀沿着工件轴线方向移动,将多余的材料切削下来,形成切屑。
- **切削参数对加工的影响**: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等切削参数会影响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加工质量。较高的切削速度可以提高加工效率,但也会导致切削温度升高;适当的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可以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例如,在铣削M36高速钢模具时,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可以使模具表面更加光滑,尺寸精度更高。
### 磨削加工工艺原理
- **磨粒切削原理**:磨削加工是利用砂轮表面的磨粒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砂轮上的磨粒具有很高的硬度和锋利的切削刃,在磨削过程中,磨粒与工件表面接触并产生切削作用,将工件表面的材料去除一层。例如,在精密磨削M36高速钢刀具刃口时,砂轮上的磨粒会不断地切削刀具刃口表面的材料,使刃口更加锋利。
- **磨削热和表面质量控制**:磨削过程中,由于磨粒与工件表面的剧烈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磨削热。磨削热会使工件表面温度升高,可能导致工件表面烧伤、变形等缺陷。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磨削液进行冷却和润滑,以降低磨削温度,提高表面质量。例如,在超精加工M36高速钢精密零件时,通过控制磨削参数和使用高质量的磨削液,可以使零件表面粗糙度达到很低的水平。